修改时间:2017-12-15 10:00:03 浏览次数:5382次
导语:以中国现有的商业能力,很难出现迪士尼这样的公司。当然,向迪士尼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是好事,中国总体文化消费也在崛起,有了土壤,有了足够多的种子,或许再过几年,中国也会出现文化巨头。
迪士尼你学不会。
今天,迪士尼宣布,公司与21世纪福斯公司的谈判已经达成,迪士尼将以5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福斯大部分资产,包括电影公司、电视公司和流媒体Hulu的30%股份。
21世纪福斯几乎出售了所有和内容制作有关的资产,只保留电视网渠道。交易完成后,福斯剩余资产将会分拆,这些资产包括福斯新闻有线电视频道、福斯广播网和福斯体育一台。
对影迷来说,这意味着漫威终于聚齐了旗下角色全部的电影版权,光照会、“复仇者联盟大战X战警”、“死侍屠杀漫威宇宙”等都有了实现的可能。
更长远来看,这是好莱坞新时代整合的标志事件。作为野心最大的好莱坞公司,迪士尼正加紧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迪士尼向来是中国娱乐公司的榜样,不仅电影公司如此,先前的盛大,如今的腾讯,在娱乐领域无不以迪士尼为目标。阅文上市时,说要做中国的漫威,但实际上阅文市值是迪士尼收购漫威价格的两倍以上。
想做迪士尼的公司越来越多,甚至不少公司都已经消失,但迪士尼却变得更加庞大,正迎接看似不可战胜的硅谷的挑战。
比起迪士尼,中国公司差了什么?
看起来答案很简单:创造力。毕竟迪士尼拥有“复仇者联盟”、“星球大战”,还拍出过《疯狂动物城》以及如今依然热度不减的《寻梦环游记》。
创造力固然重要,但哪怕迪士尼也没法保证自己一直拥有创造力。在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迪士尼几乎没有生产出新的经典动画形象。但借助分发渠道,迪士尼找来了皮克斯合作,而良好的变现渠道让迪士尼能够保证继续生存下去。直到罗伯特·艾格上台,接连收购皮克斯、漫威,迪士尼迅速重新崛起。
中国拥有大量的优质IP,不论是四大名著,还是起点网上的小说,都足够使用很久。然而,在整体内容运作上,中国娱乐公司太过注重短期效益,而缺乏长期规划。尽管《捉妖记》和《大圣归来》上映不过两年,但在衍生品商店里已经很难再见到它们,但二十多年前上映的《狮子王》依然在给迪士尼带来收益。
过分注重短期收益,也导致中国娱乐行业的权力体系太过分散。中国娱乐业放松监管不过十数年,这段时间又经历互联网的冲击和资本的洗礼,旧的规则已经瓦解,新的规则还没建立,影视行业尽管已经达到500亿规模,但依然过于依赖个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陈国富离职,华谊股价一天便下跌8亿。近年来反复讲的粉丝经济,也加剧了这一现象。
腾讯、阿里和先前的万达能在娱乐行业里获得地位,主要是因为他们有钱并且愿意花钱,甚至让好莱坞都愿意为钱给他们合作。去年年中,万达与派拉蒙母公司维亚康姆的谈判一度进入实质阶段,已经传出明确的交易方案和报价,但交易最终因为维亚康姆内斗而搁浅。除万达之外,阿里巴巴、复星甚至乐视都曾传出过收购派拉蒙的消息。
但这一切因为中国的外汇政策调整而搁浅。原本雄心勃勃试图买下好莱坞的中国公司,如今纷纷偃旗息鼓。今年春节以来,再没传出过中国公司与好莱坞的大宗交易,而中国公司在好莱坞的地位,也迅速转冷。
内容产业可以简单分为制作、分发和变现三个环节。迪士尼三者通吃,而中国即便靠钱搭建起雏形,也往往难以持续。
而且,不论中国还是美国,娱乐公司建立起来的产业链条都很容易被互联网公司取代。硅谷正逐渐搭建起自己的内容生产模式,并从好莱坞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像Netflix已经明确表示,自己将不再依靠影院,这相当于它将独力承担起制作、发行和上映的流水线——因为七十年前《派拉蒙法案》的限制,好莱坞电影公司无法做到这一点。
但迪士尼的游乐园却在互联网的领地之外。而且,借助游乐园和自己手上的人物形象,迪士尼生产的不仅是娱乐内容,而是一种文化。“9·11”事件后,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布什鼓励人们摆脱阴影,正常生活,“带着家人去佛罗里达的迪士尼乐园”。
文化需要时间沉积,也需要有意识运营引导,比起迪士尼,它在中国的门徒都可算作是“没文化”的公司。
迪士尼即便花大钱,也不会大幅改变战略。在这次的收购里,福斯的电视制作团队未来可以继续为迪士尼旗下的流媒体和电视台提供内容,这有助于强化电视这一迪士尼的最大业务,也有助于迪士尼自己流媒体的发展;收购完成后,迪士尼将成为Hulu 60%的大股东,有了与Netflix竞争的基础;福斯现有的片库和项目,也将大大丰富迪士尼在内容上的储备。
以中国现有的商业能力,很难出现迪士尼这样的公司。当然,向迪士尼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是好事,中国总体文化消费也在崛起,有了土壤,有了足够多的种子,或许再过几年,中国也会出现文化巨头。(来源:36氪)